首页 走进妇联 妇联动态 维权驿站 领导讲话 巾帼风采 文件通知 调研思考 恋上蓬莱 婚姻家庭  
政务信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政务信息 > 调研思考与经验做法

关于渔区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

2013-10-16 浏览次数:18811 

【摘要】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等研究方法,从家长的教育观念、家长的教养方式、教育子女的方法等维度研究调查渔区家庭教育现状,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,对如何进行渔区家庭教育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。

【关键词】渔区  家庭教育  调查研究

 

一、深入了解,提出问题

衢山镇田涂村,位于衢山岛的东端,现有总人口2306人,总户数670户,村域范围内有小学一所、幼儿园一所,全村99%以上家庭以渔业作业为主,是典型的渔业村,也是衢山镇的渔业龙头村。时代在发展,社会在变化,渔区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否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呢?在群岛新区背景下,怎样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推动渔区家庭教育继续向前发展?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棘手而迫切的课题,于是我们提出《渔区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》的课题,利用一周的时间进驻渔村,在实践过程中,通过蹲点走访、调查问卷等,对渔区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。

二、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

1、目的:调查渔区家庭教育现状,了解渔哥渔嫂对家庭教育的需求,为政府和社会制定总体教育方案提供依据。

2、方法:使用调查问卷、个人访谈、小组访谈方式对田涂村家长及子女进行了调查。

三、调查分析

本研究从亲子关系和期望、家长的教育观念、教育子女的方式等维度对渔区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。

(一)亲子关系和期望

1、亲子关系总体较好。

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关系,是影响到人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,在走访中发现,渔区家庭亲子关系总体情况较好,但是家长与子女的互动较少,尤其是父亲因为海上作业时间的特殊性,陪伴或教育子女的时间更少。尤其是在孩子处于青春发育期时所表现的叛逆等心理问题,父母明显缺少与孩子的沟通,不清楚问题的原因,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以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引导,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,渔民家庭还需要重视亲子关系的进一步改善,使孩子更愿意积极主动的同父母交流。

2、对子女期望与现实存在差距。

在教育期望上,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大学,获得全面发展。虽然家长期望较高,但是现实中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,教育观念往往较为落后。对于收入较高的渔民老大家庭来说,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,不管孩子成绩好坏,都会选择送孩子去外地一些较好的学校接受教育,创造一个较为优越的外部学习环境,希望通过物质上的满足来缩小渔区子女和城市子女之间的差距,以此来增强子女的自信心,并自我感觉心里很“充实“。而对于收入一般的渔民家庭,一旦子女与自己所期望的不符,客观上无暇顾及,出现“听之任之“的情况比较多。

3、子女的突变影响着家庭教育。

逐渐成长起来的渔民子女自迈入初中步伐,来到衢山岛斗镇、岱山高亭镇等地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后,孩子们比父母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,在言谈、举止、穿戴、爱好上更快地城市化,这些突变一方面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,激励孩子向成功人物学习,另一方面,城市信息量的增加对孩子的教育也产生了明显的消极作用,部分色情、虚假信息混淆了孩子的视听产生迷航,从而对小渔村的渔民家庭形成了巨大挑战。文化程度不高的渔哥渔嫂面对孩子的这种变化措手不及,无所适从,主观上心急,但往往盲目不得法,表现出来的是挖苦、打骂等“强化教育”,结果将孩子越推越远。

 (二)家长的教育观念

1、家教关注的情况值得肯定。

从走访过程中发现,随着渔村经济的稳步发展,带给渔村更直接的观念改变是:渔哥渔嫂们普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,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,但凡家有未成年人子女的家庭,渔嫂基本上不工作,陪读成为她们一致的工作职业,而从问卷调查分析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,渔民家庭的教育投资支出成为继日常生活支出之外的最大家庭支出。

2、家教关注的重点令人欣慰。

调查显示,超过60%以上的渔哥渔嫂们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行为品德,其次是身体健康,学习排在第三位,这与十八大提出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、社会公德与诚信培养是呼应的,同时有超过40%的家长能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,深知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”,在孩子面前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,为人处事,希望给孩子做个好榜样,树立良好的形象。这也充分说明,随着时代的进步,在我们渔区家庭中,家教重点普遍转化为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,不断提升家庭德育的实效性。

3、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片面理解影响着家庭教育。

分数改变命运的教育观依旧扎根在他们心中,致使很多家庭教育都处在应试的阴影下,多数家长只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,只顾孩子的学习上下功夫,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上得去,可以倾其所有,付出一切,但常常会过犹不及。导致孩子认为,只要自己学习好,考试分数高,就可以为所欲为。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成长,家庭应试教育的结果可能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,一定程度上把这种片面的理解强加于孩子身上,可能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更全面的“发芽”成长。

 (三)家长的教育方式

1、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教育方式。

家长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家庭教育,主要是在其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下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,表现为一定的教养行为,最终作用于孩子的发展。渔民父亲因出海捕鱼常年奔波在外,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,教育孩子的重任基本上都在母亲身上,而渔嫂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,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,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只能泛泛而谈,过于简单,只会说“好好学习”、“听老师的话”;而对老师,也仅会说些“老师你对孩子严点,越严越好”、“他不听,你就打他、揍他好啦”,较多表现出溺爱、忽视、过高要求等行为。据了解,大多数家长都说自己学历有限,无暇顾及;有的干脆就不想管,认为有学校、有老师管,而自己做得就不够,不能以理服人,所以根本说服不了孩子,干脆不管孩子,听之任之。

2、教育子女的能力有待提高。

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,大多数的家长很难给孩子的学习提供直接的帮助,普遍认为只要赚钱给孩子花就行,只要求自己的孩子努力就行,没有一个较高的学习目标,指明“出路”含糊不清。另一方面家长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、粗暴,直接影响着孩子与家长的沟通、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。普遍的教育方式归结为“一吓二推三代替”。“一吓”就是吓唬孩子,常用“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和你老爸一样去捕鱼”来“激励”孩子;“二推”就是“全拜托”学校老师,或是靠孩子“自觉”;“三代替”是指教育方法简单化,用读读读的催促、唠唠叨叨的说教、简单粗暴的打骂代替对孩子的引导。

四、对渔区家庭教育的指导对策

家庭教育是学生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,只有三者相互协调统一,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,根据对田涂村渔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,提出以下建议对策。

(一)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工作协调机制

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,政府应承担主体作用,完善基本政策,要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地方财政预算,设立专项经费,要建立自上而下、覆盖方方面面的,整合社会各种资源的良性工作运行机制、监督考评机制、受众反馈机制,理顺供给机制。政府要从渔民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,整合各种力量,建立渔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协调机制,积极组织妇联、教育机构、海洋渔业局等相关部门重视、参与渔民家庭教育,根据职能部门特色,开展丰富多彩、形之有效的活动。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,加强渔区家庭教育志愿者的队伍建设,扩大受教育面。发挥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的共同力量,扎实推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。

(二)争取社会各界广泛支持,以文化的力量耳濡目染。

1、大众媒体应承担教育知识宣传任务。

充分利用网络、电视、报纸、广播等现代媒体渗透家庭教育理念,传播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经验,普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知识,使得渔哥渔嫂有途径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,进而促进渔区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。

2、发挥社区家长学校优势,更新家教观念。

众所周知,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影响十分深远。家庭这个育人的小环境,社会这个育人的大环境,不容忽视。这就要求发挥社区资源,借助社区家长学校的优势,组织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家教指导活动。如举办各类亲子活动,让家长在活动中获取可供使用的沟通内容、方法和途径以及具有艺术性、科学性的教育策略。如运用线上交流,开发家园沟通的双向通道,组建社区的亲子QQ群、家教微信公众平台等,供那些有家教需求而工作繁忙的家长以网络的指导形式,形成家园合力,让社区家长学校,成为一张会说话的“名片”。

(三)学校积极配合引导教育,以立体的氛围潜移默化

1、学校需要重视渔区家庭教育。建立学校与渔民家长定期交流机制,创建家校合一的教育模式,针对渔区家庭特殊性,开展各类主题式活动,如开设“渔民家长论坛”、举办专题讲座、召开家长会、“面对面”沟通、博客式交流、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、征集家书、家长上讲台类的现身说法等,提高家长素质,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。

2、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指向性。教师在指导渔民家庭教育时,除了需要与渔民家长进行有效沟通,让家长和老师面对面外,还需要:一方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,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,承担起自我教育的责任,另一方面,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、学习上进心,因人而异,制定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,鼓励学生进步,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快乐。

(四)渔民家庭主动改善,以亲情的魅力言传身教

1、增加家长与孩子的交流。

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,改善亲子关系,多与孩子交流,会提高孩子的自信心、增强孩子的安全感。因此,渔民家长要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,认真耐心听取孩子的想法,了解孩子的需求,当孩子犯错误时,不要一味责骂孩子,要针对事情提出建议,一起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案。同时,家长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,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,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。

2、均衡父母角色,提高自身素质。

古人云:“德才兼备为栋梁,有德无才为贤淑,有才而无德为隐患,无德无才为平庸。”家庭是“人才”的第一驿站,是孩子健康成才的“第一课堂”,父母是孩子终身的“榜样”。在很多渔民家庭中,父亲角色有淡出家庭教育的倾向,父亲平时忙于渔业生产,母亲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。不同性别角色的教育示范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作用,例如,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、独立自主行为的培养、受挫能力的锻炼。所以,渔民家长应当考虑到家庭教育的配合和分工,留一点时间给孩子,多一点倾听、多一点同理,担当起顾问和支持者的角色,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。
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,也是孩子的终身导师。家长的言行举止影响于孩子的成长。渔民家长应当做好榜样,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,以身作则,让孩子养成好习惯,除了要积极多种途径学习家庭教育知识,还需要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,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

您是第 位访客,欢迎您访问!